“声音志”有奖征文启事
人类的口头传统远比文字记录更加悠久,在声音文化中常常蕴含着一个族群的深层信息,值得我们仔细聆听。然而声音同时具有易逝性,一位老歌手的去世,往往意味着一个曲库、一套传统知识的消失。因而,记录仍在流传的传统音乐/声音尤为重要。
如今录音、录像技术虽然发达,但脱离语境的网络传播、音乐产业的文化挪用、媒体的猎奇围观,常常曲解传统声音的文化内涵。我们需要倾听文化主体的讲述,来了解他们为什么歌唱、如何歌唱。同时,我们应该行动起来,为守护传统知识尽一份力。
为此,本公众号现举办“声音志”有奖征文活动。“声音”在此处有两层含义,一是指传统音乐或者以声音为载体的其他文化表达方式(如童谣、叫卖声等等),二是指文化主体自身关于其文化的叙事。志者,记录也,在这里尤指民族志(ethnography)式的记录。
征文要求如下:
1. 文章以传统音乐/声音为主题,以田野调查为基础
2. 作者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(民族音乐学、人类学、民俗学等),但文章应面向普通读者,具有较强的可读性
3. 尤其欢迎关于边缘化的传统音乐/声音的文章,比如未被“非遗”话语关注的文化事项、传承人。国内外不限
4. 尤其欢迎关于作者本民族、本地区的传统音乐/声音的文章
5. 文章篇幅须在3000字以上,并须附上至少两张照片和至少两条音/视频
6. 文章须未发表过(包括纸质媒体以及网络媒体、自媒体)
本征文活动得到“荒基金”支持,文章一经选用,将付给作者稿酬1000元,另有1000元作为守护基金,由作者选择合适的方式支持采访对象或者该声音文化的传承人。征文无截止日期,首批基金支持十二篇文章,用完为止。
投稿、咨询邮箱:musicqian@gmail.com。欢迎在动笔之前来信讨论选题。
要加入本公众号微信群请向后台发送“声音史”,以获取二维码。
延伸阅读
留住被遗忘的歌谣:和金花纳西族民歌专辑
从芦笙到嘻哈——美国苗族音乐一瞥
史诗与朋克交汇的地方:BBC湖北音乐专题
从原生态到世界音乐:岩洞侗族大歌队的轨迹 (内含专辑)